電池鎳片線通常指電池鎳片的生產線,是鋰離子電池、鎳氫電池等二次電池製造中的核心環節之一。
其核心功能是將鎳材(如純鎳、鎳合金)加工成符合電池結構需求的鎳片(如極耳鎳片、連接鎳片、集流體鎳片等)為電池的電極連接、電流傳導提供關鍵部件。

電池鎳片生產線的工藝路線需根據 “鎳片類型 + 精度要求” 設計,主流流程可分為 **“基材預處理→成型加工→表麵處理→檢測分選→收卷 / 裁切”** 五大階段,各環節需嚴格控製尺寸公差(通常 ±0.01mm 以內)和表麵質量:
1. 基材預處理 —— 保障原料一致性
核心是將 “鎳材原材” 處理為均勻、潔淨的卷材,為後續加工奠定基礎,主要步驟:
原料選型:根據鎳片用途選擇原材,如極耳鎳片用純鎳卷材(厚度 0.03-0.1mm,寬度 100-500mm),連接鎳片用鎳合金卷材(如 Ni-Cu 90/10 合金);
脫脂清洗:通過 “堿洗(去除油汙)→酸洗(去除氧化層)→純水漂洗”,確保鎳材表麵無雜質(油汙、氧化皮會影響後續成型和導電性);
退火軟化:將清洗後的鎳卷材送入連續退火爐(溫度 600-800℃,惰性氣體保護防氧化),降低鎳材硬度、提升延展性(避免後續衝壓 / 裁切時斷裂);
張力控製:通過張力輥調節卷材速度(通常 10-30m/min),確保卷材平整無褶皺(褶皺會導致後續成型尺寸偏差)。
2. 表麵處理 —— 提升導電性與耐腐蝕性
鎳片表麵若存在氧化層或毛刺,會增加接觸電阻、導致電池發熱,因此需通過表麵處理優化性能,主流工藝:
電鍍處理:在鎳片表麵電鍍 “高導電 / 耐腐蝕金屬”,如:
鍍銅:提升導電性(銅的電阻率低於鎳),適用於大電流場景(如動力電池連接鎳片);
鍍錫:提升焊接性(避免鎳片與端子焊接時虛焊),適用於極耳鎳片;
工藝要求:電鍍層厚度 5-15μm(均勻性 ±1μm),采用連續電鍍線(與成型線聯動,減少搬運損耗)。
去毛刺 / 拋光:去除成型過程中產生的毛刺(毛刺會刺穿電池隔膜,引發短路):
機械去毛刺:用毛刷輥或研磨石輕磨表麵;
電化學去毛刺:利用電解反應溶解毛刺(適合精密鎳片,無機械損傷)。
3. 收卷 / 裁切 —— 適配下遊組裝需求
根據下遊電池廠的使用場景,將合格鎳片處理為 “卷材” 或 “單張片”:
收卷:若下遊采用 “連續自動化組裝線”(如軟包電池極耳焊接),則將鎳片卷繞為 “成品卷材”(直徑 300-500mm),並套上保護膜防刮傷;
裁切 / 堆疊:若下遊為 “模組手工組裝”(如儲能電池連接鎳片),則將鎳片裁切為單張,按數量堆疊(如 500 片 / 疊),並用防靜電袋包裝(避免鎳片氧化或靜電吸附雜質)。